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February, 2018

《龙猫》:孩子们的世界,大人遗忘的童趣

Image
无意中发现,原来日本动画电影《龙猫》里的同名角色被誉为“最伟大的爱同角色之一”。于是先阅读了文本,再看原音电影。 自1988年上映以来,只听闻它的评价有多高,是不褪色的话题,却不晓得其魅力何在。30年后的今天终于一睹风采,被电影里的人物性格和无声胜有声的张力等表现所吸引,感动之情在心底缓缓流淌。看到画面里出现曾踏足的京都-伏见稻荷,更让我像个孩子吹生日蛋糕的蜡烛难掩兴奋。 电影里的爸爸对两个孩子的教育方式最让我动心。他告诉孩子屋里的煤煤虫是“灰尘精灵”,只要大笑就能使之消失。如此童真的回应,仿佛大人也以纯洁的视角陪孩子们再长大一次,而不是以打骂或吓人的方式赶走美好的想象。 另一方面则是当妹妹发现了龙猫并告诉爸爸和姐姐,即使听者未能亲眼看见龙猫的真身,却依然相信并认为只有善良的人才能看见它,甚至因此对大森林表示感恩。亲人之间的信任,无疑是最重要的养分,也是最真实珍贵的基石。 姐妹俩对新家的雀跃和二人之间的互动,特别是妹妹模仿而显露的欢乐,容易被其感染,牵动最纯真的心境,让我想起了谁家的孩子。孩子,应该就是那么开心的,无忧无虑,充满童稚烂漫。 至于庞大又胖乎乎的龙猫,虽沉默,但可爱又善良。在孩子们无助的时候呼唤猫巴士前来助一臂之力。这就是孩子们的世界,是我们成为大人后逐渐遗忘的童趣。 坦白说,我极度厌恶猫,对其稍微有点接触,会像弹力球般逃得远远的,甚至因它而发作使人不适的洁癖。尽管如此,若我已当妈妈,并不会将那厌恶感迁移至孩子身上,并希望他们在孩童时期,就好好享受幼稚的阶段,别急着长大。

怀旧香港仔车仔面,绝少不了咖喱鱼蛋

Image
蔡澜曾如此形容 50 年代吃车仔面的情景:“如果你曾经活在那个时空,你至少试过一次颤颤颠颠的手持一个碗口有少许磨损崩裂的描花公鸡碗,碗中有一堆还未熟透的淡黄色粗面,几粒咖喱鱼蛋几块猪皮加几段卤猪肠半束韭菜。你就像突然在镜头前做了主角的临时演员,尴尴尬尬的站在那里——因为你根本没有筷子,老板刚问你要不要加块萝卜却又闻风“走鬼”去了,小贩管理队和街头小贩在追赶跑跳碰。” 网上一搜,上述这段话便跃入眼帘,脑海随即浮现港剧里街边小贩“走鬼”的狼狈画面,熟悉得仿佛身临其境。于是偶然下,品尝到了位于柏威年广场的 香港仔车仔面 。初来报到,人潮汹涌,座无虚席。 拿起菜单先了解下单步骤,菜单有二:一为选择汤底、面类和配料。其中选二或三种配料均属套餐,三种以上则需加额;二为选择饮料喝小吃。填写菜单一和用餐人数成正比,这样的话车仔面上桌时就不会混淆了。 吃了两口,已不停嚷嚷“好麻!”麻椒的威力马上征服了味蕾,嘴唇麻痹得食之无味。当下后悔极了,为何那么傻点这个?也许没做好心理准备,所以一下子被俘虏了。一边赶快吃完米粉,一边喝红豆奶茶冰减轻麻痹感,最后才品尝配料。那个饮料红豆多多,奶茶好有茶香味。 车仔面怎能少了咖喱鱼蛋呢?有弹劲儿,被咖喱汁淋浴过的香气扑鼻而来,默默给它打了不错的分数。至于烟熏鸭和鲍汁冬菇,纯粹个人喜爱,没惊喜感。 闻起来和吃起来尽是浓郁的番茄香甜带酸的味道,像极了我煮的 ABC 汤加 P 牌意粉汁。三种配料都有惊喜感,尤其是卤水鸡翅和香茅猪扒。前者入味又肉嫩,后者肉薄但不失口感,每吃一口都似乎觉得对不起身材。炸腐竹有别于平时吃到的,这应该是自创的,脆口却油腻。 目的只有一个,就为了卤汁而点的。银针粉,即老鼠粉。所谓“食过返寻味”,于是再度品尝卤水鸡翅和香茅猪扒,还有百搭的清汤萝卜。冰镇奶茶少了红豆并隔离冰块,口感仅剩下顺滑的奶茶流过喉咙,为炎热的天气带来一丝清凉。 为了保险起见,再也不会点麻辣汤底了。于是安分守己点了咖喱汁,配上些许麻辣的猪丸片、至少 1 厘米厚的午餐肉和爽口的鲜虾云吞,而且发现配料里额外多了一块清汤萝卜,这一顿吃的真满足。 若消费满 20 令吉,即可得到一张刮刮乐。我们得到了两张,因此免费点了两份咖喱鱼蛋。图为两份拼成一碗,吃的津津有味。 由于人潮

人生就是一场体会

Image
有人说,应该天天咸鱼清汤捞饭,把钱省下来养小孩。 初次听说为了备孕,得委屈自己勒紧裤带过日子。大概是那人熬过苦,这一路走来不容易,于是将自以为是百搭的旧思想应用在下一代。转述给老公听,他啼笑皆非。 同时纳闷,如果经济上、生活上已是个问题,何苦创造另一新生命增加负担,陪自己受难呢? 孩子,不仅为生活带来欢乐,更制造许多意想不到的烦恼——进入育儿所,担心感染手足口症;上小学后,担心遭到霸凌;进入青春期后,担心染上恶习……各种消费随着它的成长,尤其是教育费,宛若趋势大好的优质股,节节上升。一生就这样劳劳碌碌,只求将最好的留给孩子。年老时,自己反而得一身病,见孩子的次数少之又少,通常透过视讯电话听听孩子叫自己一声爸妈,寥寥几句后便觉得不好意思再打扰孩子而挂断。 到头来,自己终究获得了什么? 之所以想要孩子,或许就像霍建华说的:“终于有一样东西是属于我的。”抱在手里的它,样貌长得有点像自己,却一点也不希望它遗传到自己的缺点。时而哭闹,时而哈哈笑,童言童语,仿佛由此得知原来小时候的自己令父母那么头疼,但肯定不舍得打骂。 人生只有一次,感受怀孕的奇妙,感受父母那些年的心路历程,感受孩子的牙牙学语。一切都是体会。

第九个情人

Image
这是第九个情人节。 不刻意去高级餐厅用餐,也没有大束得抱不动的玫瑰花,就如往常一样,不被节庆套餐而有所动摇和行动。这些年来,唯独在第六个情人节,是俩人第一次能够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一起度过,所以多了一枝红玫瑰的衬托。 去年再次收到花,不过此花非彼花,那是豆腐“花”。今年,则是“花”在保健和养颜产品上,却觉得心满意足。令人怦然心动的玫瑰花固然羡煞旁人,不过惊喜感会瞬间被冷却,就像坐过山车,起初慢慢向上冲,一个不留神就突然往下冲。 反而喜欢一种细细咀嚼的情趣,就如今早看到一则动人的新闻: 铁路夫妻“见字如面”的23年和24万字。 夫妻俩同在兰州客运工作,聚少离多,家里的事由最初使用纸条留言而后改为笔记本,记录了满满的爱和思念。情况与我俩雷同,回味那些文字仿佛一切发生于昨天。 偶尔听他说:今天想吃什么都可以。然后说走就走。就算在家吃完饭,他主动洗碗已感到小鹿乱撞。或者走进购物广场的时候,他会心血来潮说:有什么想买,给你任买。虽不是什么特别动听的话,却是我俩相处的乐趣。心花怒放之余,不禁揣测,也许未来几十年的画面都是如此老夫老妻了。

人妻的首个春节

Image
往年除夕当天的凌晨时分,一家大小陆陆续续将所有年货和行李搬上车。确认毫无遗漏后,和弟弟各自拿着抱枕上车倒头就睡。最好能像做梦,一觉醒来便抵达目的地。事实上,大脑接收坐长途车的指令,便不理会心底的抗拒。指令传递到嗅觉神经,鼻子仿佛闻到了空调散发出令人恶心的味道,其实什么味道都没有,全是心理作用。加上屁股一接触到坐垫,我就感到头晕作呕。直到数年前不再需要跋山涉水回家乡过年,反而得在家里劳师动众,进出厨房和饭厅多次,将各有特色的年菜一样一样地拿上桌。好不热闹! 由今年开始则变得不同,已不再和父母一起办年货,虽少了顾虑,但觉得些许空洞。或许那些年的相处养成了习惯,彼此分享有哪些精美红包封、年菜菜单、留守哪些特定电视节目、讨论新衣搭配……如今这些点点滴滴都似乎变成了回忆。加上距离关系,导致无法及时在年初二回娘家,只好约定一起度过元宵节。 除非是手怀抱着宝宝,才有机会代表它接过红包的祝福。否则,今后起将祝福以红包的形式传送给称呼我为“靓太”或“ Aunty” 的孩子们。或许是有点期待派发第一个红包的心情,所以稍微留意红包封的设计。根据目前的收集来说,全是长形状,没有最美,只有更普通。  人妻的首个春节,除了稍迟回娘家,估计没什么特别了。新的一年,当然冀望所有事情都 Wonderful ,保持旺盛,忘掉烦恼,顺心如意,吉祥安康!恭喜发财!

新新年禁忌

Image
多年前在面子书看到有关春节期间,切勿与我家孩子分享食物等,更不要因此向孩子们灌输当父母的不疼爱他们等观念,所以不让吃这个、喝那个的帖子,近日又流传起来。自从对手足口症有所了解后,对转发此帖的父母表示理解。而且婚后随时都有可能当准父母,将心比心,看待此事则由同理心出发。 襁褓中的孩子固然受到大人的欢迎,然而每个人都对它如此靠近,唾沫四溅,甚至对它亲了又亲。孩子不懂得说不,当父母的不好意思说那样做其实很恶心,但口水层层相叠,请问卫生意识可以再提高一些吗? 春节期间串门子,少不了孩子们都爱的汽水甜食。主人家的客套话说在前,却不表示宾客可以胡吃海塞,狼吞虎咽。就连大人都说要养生、要减肥,为何在拜年时,旁人总诱惑孩子不断吃吃喝喝?若稍微不注意而引起食物过敏,孩子的痛苦如同铅球压在父母心上,恨不得生病的是自己。 所以,父母自带食物并无不妥,没人比他们更了解孩子的健康。如果因此向孩子们传达父母嫌弃主人家、厌恶食物的优劣,或是父母独享美食等思想,即便是开玩笑,孩子听了可是会放在心上,造成的伤害甚至是阴影则难以想象。 或许孩子应该粗生粗养才比较健康,但拿捏度却不是旁人说了算,决定权掌握在父母手中。我家孩子并非特别矜贵,它是我怀胎十月的心肝宝贝,是身上掉出来的肉,比自己的心肝脾肺肾还要特别关照的生命。为人父母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换位思考,或许你就会明白了。

《旅行青蛙》:代表丈夫,却是儿子

Image
成为热议话题的《旅行青蛙》突然像片片乌云,分布在不同的社交平台上。基于好奇,于是下载来玩。结果发现此游戏的设计师上村真裕子揭露游戏里的唯一主角居然是代表丈夫!既然如此,我也融入情境,测测自己较为偏重当妻子或妈妈。 起初,除了收割三叶草,看看可以预购哪些食材或用品,一日三餐会偷窥它是否在房里,甚至在做着什么。就算已知它出去流浪,还自导自演一个唠叨又焦虑的妈妈,问孩子的爸它什么时候回家。过了几天,发现它正大口大口地吃饭,心里觉得特别欣慰。大概是掺杂了思念成分,所以看到它安然无恙,觉得特别开心。隔天,它正专注看书,忍不住为此下标题:“跟我一样那么爱看书。”口吻仿佛它是我的儿子。 若把它当成丈夫,我想它可是享有最大的自由呢。妻子把所有寄托都妥善放在打点他的行李上,独守空闺痴痴等待他寄回来的手信和明信片,时而招待他的朋友。心里只要求别采摘路边的野花,路上一切小心,记得按时吃饭。待他回家后,让他可以吃热腾腾的饭菜,自己在旁静静又心疼地看着他消瘦的模样,依然觉得很幸福。 或许因为我俩经历过远距离恋爱,品尝过那种想见却不能时时见的煎熬,所以玩这个游戏并不能再引起共鸣。然而,加深了当妈妈的憧憬,也更容易代入父母的角色,为远行的孩子感到牵挂。